不少人喜欢吃鱼,吃鱼有哪些好处有不少,但有的特殊人群还是不合适吃鱼,来认识一下详细情况吧。

吃鱼有哪些好处
1.促进发育。
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饮食对孕妇格外要紧,可以促进胎儿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。
2007年,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《柳叶刀》上的研究发现,每周食用3~4份包含鱼类在内的海鲜食品(约340克),可以显著提升出生后婴儿的智商水平、语言表达能力与运动能力。
2.延长寿命。
一项经过16年察看的新研究发现,吃鱼的确可以助人长寿。研究职员发现,摄取鱼肉中的有益脂肪酸,可以使死亡率减少27%,坚持吃鱼的人会比不吃的人多活两年。
3.预防哮喘。
儿童时期多吃鱼可以有效预防哮喘。荷兰一项针对7210名儿童的研究显示,在6~12个月内开始吃鱼的孩子,到4岁时,患哮喘的风险可减少36%。研究职员推论,这可能和多吃鱼有助抗炎有关。
4.保护皮肤。
鱼油对皮肤有不少好处,可以调节油脂分泌、有助保湿。另外,研究表明,多吃鱼可以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的伤害,利于保护皮肤胶原蛋白,从而预防皮肤松弛,出现皱纹或下垂。

五种人要少吃鱼
痛风病人。
鱼、虾、贝类等食物富含嘌呤,而痛风则是由于人体内嘌呤代谢异常所致,因此,痛风患者急性发作期要禁食所有肉类及含嘌呤高的食物。缓解期则应定量吃鱼肉类食物,严禁一次摄入过多。此时,可适当使用含嘌呤较少的鱼类,如青鱼、鲑鱼、金枪鱼、白鱼、龙虾等;少用含嘌呤较多的鱼类,如鲤鱼、鳕鱼、大比目鱼、鲈鱼、鳗鱼、鳝鱼等;禁用含嘌呤高的沙丁鱼、凤尾鱼和鱼子。
出血成人两性疾病病人。
鱼脂肪中含有二十碳五烯酸(EPA),具备预防胆固醇粘附于血管壁有哪些用途,对于动脉粥样硬化者十分有益。但,摄入过多EPA会抑制血小板凝集,容易加重出血成人两性疾病病人的出血症状,对病情恢复不利。
肝肾功能紧急损害者。
鱼类食物蛋白质含量丰富,过多摄入会加重肝、肾担负,肝肾功能紧急损害者应在医师的指导下,定量吃鱼。
服用某些药物的人。
扑尔敏、苯海拉明等为组胺受体拮抗药,而鱼虾等富含组氨酸的食物在体内可转化为组胺,若上述抗组胺药与之一块吃则会抑制组胺分解,导致组胺蓄积,诱发头晕、头痛、心慌等症状。
过敏体质者。
过敏体质者尤其是过去因吃鱼虾类食物发生皮肤过敏的人应慎吃鱼,以免第三引发过敏。
吃鱼的需要注意的地方
鱼肉过红过白不吃
鱼因品种不同,本身就存在金枪鱼如此的红肉鱼和带鱼如此的白肉鱼之分,但假如鱼的颜色过于鲜红或呈亮白色,大概是染色剂的功劳。

个头挑八分大的
鱼的个头决定其口味和安全性大小,鱼还没长大成熟,肉质不够鲜嫩,鱼刺也会看上去格外多。太大,意味着鱼的年龄老,肉质粗糙,体内可能积聚了不少有害物质。因此,买鱼选个头八分大左右的做合适,比如,鲤鱼和武昌鱼以1斤半、鲫鱼0.5斤~1斤、草鱼4~5斤的为宜。
鱼眼浑浊塌陷、鱼鳃发灰的不买
选择和购买冰鲜鱼,应该先察看其双眼和鳃。新鲜鱼眼球饱满,角膜透明清亮,鳃丝明确呈鲜红色。第二,鲜鱼眼球不饱满,眼角膜起皱,稍变浑浊,有时眼内溢血发红,鳃色变暗呈灰红或灰紫色。腐败鱼眼球塌陷或干瘪,角膜皱缩或有破裂,鱼鳃呈褐色或灰白色。
现杀活鱼放放再吃
刚宰杀后的鱼肉品质并非最好的,由于鱼肉会有一个排酸过程,需要放置一段时间才愈加鲜美。像草鱼、鲢鱼如此的小型鱼,应该立刻冷藏,2小时后再烹调;而大型鱼需要冷藏超越2小时。
水箱内水的颜色不对不选
在超市购买活鱼时,要看看水色,由于它是水质好坏的体现,假如呈现深绿色或是蓝色,可能是藻类过多,说明很长时间没换过水和清洗水箱了,或许会影响鱼的健康。水色清且流动更换的水箱中的鱼,一般会更鲜活。
价格太低的不买
价格低得不靠谱,就要考虑鱼的来源、品质和安全性问题,变质鱼吃下会带来非常大的健康风险。
生鱼片冷冻后再吃
生鱼片中或许会存在寄生虫,寄生虫对热和低温抵抗力非常差,在零下20℃的条件下冷冻24小时后可被杀灭,而一般生鱼片餐盘下的冰块完全起不到杀灭寄生虫有哪些用途。所以,只有对材料的来源足够放心,鱼才能生着吃。
尽可能蒸着吃
在所有些烹调办法中,蒸最为健康,烹调温度较低且用油少,能非常不错地保护鱼肉中绝大多数营养不被破坏。煮或炖,鱼中的有一部分营养或许会流失于汤水中。烧烤的温度较高,容易产生有害物质,并且烤鱼的用油量也不少,破坏了鱼低脂的健康特点。油炸含油量更高,对鱼营养破坏更大,也不主张使用。
腌制过的不吃
水商品中可能含有较多的亚硝酸盐,在干制或腌制过程中,其中的部分蛋白质发生分解,产生胺类,和亚硝酸盐结合成为亚硝胺,有肯定的致癌风险。(参考网站:大众养生网)







